中国饮茶文化对中式茶叶包装结构设计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2-5-28 来 源:漳海茶协
中文摘要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茶叶同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明史一样悠久,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饮茶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包装,即为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的总称。现代社会的包装,除了过去被人熟知的功能外,还肩负着促销、欣赏,甚至是传承文化的作用。尤其是茶叶包装,便是包装与文化结合的典例。茶叶包装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独有的魅力,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本文从饮茶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式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阐述了饮茶文化及中式茶叶包装的演化,对茶叶包装的新趋势进行概括,不但饮茶文化,还增加茶叶商品的产品附加值。
关键词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对外贸易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但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而且对茶叶的包装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内、外贸易商品。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储存和运输,其间必须用袋、盒、桶、箱等包装容器,使茶叶与隔离。所谓茶叶包装,就是为了茶叶的品质,选用适当的容器和材料,对每一件装茶叶的容器各种技术处理,将茶叶与隔离的一种装置。包装在茶叶的销售、运输、保管过程中,品质,并通过包装表面的美化来增大商品的价值。茶叶包装好比人的衣服。从广义上说,不加包装的商品是不存在的。包装不完善将会导致茶叶色、香、味、形的品质。在国际贸易中、包装的优劣,往往是茶叶商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之一,也是能否顺利占领国际市场和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产品的声誉。全球性的国际贸易,涉及到海陆空运输和多地中转,包装的功能更显得重要。因包装不善,使茶叶变质等引起的索赔事例时有发生。当然,提高茶叶包装体的功能,也应有一个合理的限度,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包装材料和最少的包装费用来实现包装的功能。由此可知,茶叶包装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商品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流通过程中,对茶叶的品质,确保贮藏、运输、销售、使用各环节的有效功能,对美化商品、宣传商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起着重要作用。现代茶叶包装技术,从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等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园面积100多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茶叶产量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1989年茶叶出口超20万吨,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位。茶叶作为一种饮料食品,从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管理自成一体。包装已经作为茶叶在流通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技术环节。长久以来,我国茶叶的大包装形式为布袋包装、木箱包装、胶木箱包装等。小包装近年来有较大发展、用铁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复合袋包装等,但小包装所占比例很小。与国外茶叶市场上名目繁多、琳琅满目的小包装世界相比,我国的大包装和小包装都显得单调、传统和一贯制。这样的包装水平,与我国这样一个产茶大国,一个主要茶叶出口国.的国际地位是不相称的。所以在包装方面,有许多事情要做。
第一章 饮茶文化
第一节 饮茶文化的起源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陆羽《茶经》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而且还引用了《神农食经》中的话:“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明在神农时代已有饮茶之事.从春秋时期秦统一四川后,饮茶开始在中原,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秦人取蜀后,开始有茗饮之事。”汉末、三国至魏晋,饮茶之风逐渐盛行,连帝王贵族都以茶待客,西晋陈寿著《三国志》记载:“孙皓……密赐茶以当酒。”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更为普及,《茶经》问世,使夭下皆知饮茶,唐代封演《封氏录》中描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多不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抉,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遂成风俗.”此后,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倍受注目,往往有客来上茶之说,饮茶成为风俗。
第二节 古代饮茶文化的文化特征
(一)首重清雅
茶叶包装设计论文饮茶.首重清雅.闻名遐乐的唐代径山茶宴,清幽,几人相聚,人手一杯清茶.在茶烟袅袅之中,可以论学、议事,可以叙道、谈心、参禅.清雅之至.对此.很多古诗文中也有记载.如“远上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银茶.”一个“闲”字说明了饮茶之难.再如“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艳激,当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也。”饮茶的情趣令人神往.于是士人相聚,以饮茶为乐,贵友临门.亦以香茶待客.文人雅士更是与饮茶结缘,如陆游、苏东坡、白居易,都是茶中雅士,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讳:“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借茶的高稚以自喻,可见饮茶是雅事.卢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写到饮第七碗茶时云:“七碗眼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饮茶飘然有出世之慨,清雅至极。
茶具是饮茶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茶具多彩多姿.玉壶三盏,瓷壶瓷盏.沙壶沙盏,还有锡壶、铜壶、铁壶等。颜色有白色、青色袖、黑色釉等。但归纳起来.中国古代茶具与古代饮茶特征相吻合,以稚为王.如瓷器精品,向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赞语.不但铮亮泛光,而且有绘画、加彩.确是美观实惠兼而有之.再如建窑(福建建阳)的“黑色兔毫盏”,釉色黑亮,有极细之纹.形如兔一毛,精美之极.当年日本高僧从浙江夭目山径山寺带回建盏,在日本称“夭目茶碗”.视为国宝。以此观之,由于中国古代饮茶文化以清雅为主,茶具也配合了它的发展。
(二)浅尝细品
浅尝细品是中国古代饮茶的又一文化特征.我国古代斗茶之风很盛.宋徽《大观茶论》曾讲到当时朝野之人“莫不碎玉锵金,吸英咀华,较筐筐之精,争鉴裁之别。”据《黑客挥犀》记载:某日,蔡叶丞邀请谟君共吸小团茶.未几又来了一位客人,一起添杯再饮,谟君细品后说:“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丞呼侍童来问,果然.说是:“本碾造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由此可以看出古代饮茶极为讲究.此为毛尖,彼为龙井,此为雨前,彼为雨后,唯有轻饮慢吸,细细品味,细细思量,才能真正得到茶的.有的甚至能从茶味中品出水质的优次来.陆羽《茶经》中把庐山康王谷水帘水列为第一。据称:宋苏东坡因罪滴黄州.王安石闻知,托他经过长江三峡时汲一瓮中峡水送来.东坡下三峡时被奇丽的景色迷注了,直至下峡才记起来,因水流湍急,难以回溯,只得汲一瓮下峡水冒充。送水至王府、王安石大喜,命用水烹茶,可细一品味.感到茶味有异,当即指出并非中峡水.东坡大惊,问何以知之,王安石说:上峡水性急,下峡水性缓,唯中峡水性缓急适中,以三峡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恰好.此水味淡,必是下峡水.东坡闻知,点头愧服.传说尽管神奇,亦足以说明细品浅尝已成为中国古代饮茶的文化特征.
(三)饮茶尚谈
饮茶尚谈—中国古托饮茶的文化特征之三.王徽《径山诗》云:。登高喜雨坐茶楼,共语茶林意更幽.”钱起《与越苔茶宴》诗:“竹卞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被.”说明饮茶与叙谈是不可分割的.晋人清谈成风.饮条是最好的助谈.此风沿袭至今.唐代.径山茶宴”也因谈而兴.典型地证明了饮茶尚谈的文化特性.但饮茶尚谈.不是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唇枪舌剑、争论不休;而是婉婉而谈.款款而语.语声如乐.语气如诉.这样才是显得“意更幽”.体现饮茶的文化.
饮茶终成雅事.自乐中又有自足,后来竟至慢慢将饮的艺术几乎变成了以清谈为主的闲适艺术。
第二章 中式茶叶包装
第一节 中式茶叶包装的演化
茶叶包装随着饮茶方式、制茶技术、包装材料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同的茶叶形状,其包装形式各不相同;不同的时期,茶叶包装的形式也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研究现代茶叶包装和茶叶包装设计中蕴涵的文化,有必要对中国茶叶包装的演化进行简要的回顾。最早发现野生茶树时,是采集鲜叶,在锅中煮成羹汤而食。春秋时代,茶叶作为蔬菜,与煮饭菜相同,没有什么特别的收纳和贮藏之物,无非是随用随采,仅仅是用新鲜的,晒干的或枯萎的阔叶,兽皮和丝麻织物等物临时包包而已,这可以从现代依然存在的一些原始部落人群的类似的生活习惯中看到一些影子。到先秦时期,也许已经使用防潮性能较好又便于运输的丝麻织品及漆器进行包裹。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和贵族阶级的出现,形成悠闲阶级,饮酒喝茶有了发展,对茶的品质也有了新的要求,从而出现了专用的贮茶器,以保茶叶的品质。
随着制茶技术的发展和饮茶方法的演变,茶叶的形状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茶饼和茶砖;第二种是茶末;第三种是散茶叶。
(一)茶末的包装
唐朝时,人们开始把鲜茶叶进行蒸青、压饼、碾罗成末煎饮。当时,煎茶法是主要的饮茶方式,并且,饮茶逐渐从贵族向普及。此时,陆羽写成的《茶经》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煎茶法就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煎煮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煎“是短时间的“煮”;煎的是经过蒸青、压饼、烘干等技术加工过的茶饼研成的末,再加上盐、姜等调料。)可见,这时煎的是茶末,在水第一次沸腾时投入茶末并搅拌,第二次沸腾时就煎好了。这时,需要收纳和贮藏的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是茶饼经过烘干或自然晒干后被碾碎的茶末;另一种是不发酵的被蒸压过的茶饼。
贮放茶末的包装有纸馕,竹、瓷盒,陶瓷罐和金银盒等。陆羽《茶经·茶之煮》篇中说:当茶“蒸罢热捣”之后,“用纸囊贮之”,以免散失炙茶的“精华之气”。纸囊:即纸袋,由两层色白质厚的上等刻藤纸(系刻溪,即今浙江嵘县特产)粘贴而成。烤好的茶叶立即贮存入袋,可防止香气散失。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还提到将茶罗罗好的茶末置于带盖的“合”(即盒)中贮存。陆羽提到的贮茶盒是以竹节做成,或将杉木弯曲涂漆制成。但也有以金银制成的华贵的贮茶器,寺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龟盒便是贮茶盒。
(二)茶饼和茶砖的包装
贮藏茶饼的器具有茶笼,陶、瓷、锡制成的贮茶罐等,民间多用陶罐贮藏茶饼,皇家贵族多用瓷和贵重金属制成的笼和瓷罐等。如:寺塔地宫出土的金银结条和“鸿雁于飞”银同是贮放炙后茶饼的,是唐代皇室用的贮茶器。
特别是云南普洱茶的包装,因为普洱茶的形状自古至今都主要是团饼状和砖形。一千多年前,为了方便运输,普洱茶才被成团饼和砖形。没想到这种反而利于茶叶的发酵,再加上运输途遥远,大量的茶砖和茶饼长时间的堆积在一起,促进了普洱茶最终发酵的完成,形成了真正的普洱茶。团饼和砖成了普洱茶的形状标志,一直没有改变。所以,普洱茶的外包装较其它茶类有它独特的包装形式。普洱茶的大包装(运输包装)主要是竹篮、篾篓、麻袋、塑料编织袋和瓦楞纸箱等,这种包装方法沿用至今。因为竹篮、篾篓是通透、镂空的,为了茶饼和茶砖不受损,所以事先把茶叶用笋衣(春末夏初时竹笋生长过程中所掉胞衣)包好,并用细麻绳捆扎结实后再放进竹篓。普洱茶的小包装早期主要是用当地民间手工自制的草板、条纹纸、松皮纸、绵纸、土纸等做成适合大小的圆形和方形,再在纸上印上适形的图形和文字,这种包装方法到现在仍然是普洱茶的主要包装形式。高档点的普洱茶,外面再用金属盒,土陶、竹、木工艺制品来包装,形式多样。
(三)散茶叶的包装
从明朝开始出现了现代意义的泡茶法,一直沿用至今。由于泡的主要是条形散茶,此时贮茶器具比唐宋时更显重要。原来的贮藏茶末的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被茶叶罐代替。茶叶盖罐具有取用方便,密封性能好的功能。明代的人用以贮茶的器具十分讲究,多为瓷质、竹质之物。如:建城,即箬制的笼,用以高阁贮茶;品司,即竹编提盒,用以收贮各类茶叶。此时的贮茶罐风格平淡自然,朴实无华,反应了明代崇尚自然,反朴的茶风。到了清代,贮茶罐的种类繁多,主要有陶瓷、紫砂、锡茶罐等。作茶罐的瓷器品种除青花瓷外,古彩、粉彩、斗彩、单色釉等都有,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包装是,将茶叶装进一个瓷罐中密封,外用黄绫布包裹,再放入一个木匣中。
第二节 中式茶叶包装的分类
茶叶作为一种大众饮料品,其包装方式与其品质密切相关。随着消费水平,商品审美观点的提高和食品卫生标准的确立,茶叶包装在不断更新。按照饮料品的普遍规律和茶叶包装的特殊性,根据国内外贸易中包装标准化条文,茶叶包装可按以下方式分类。
(一)按包装用途分类:销售包装,运输包装,内销包装,出口包装,礼品包装等。
(二)按包装所用材料分类:纸包装,布袋包装,麻袋包装,纸箱包装,纸盒包装,木箱包装,胶合板包装,金属容器包装,陶瓷容器包装,塑料薄膜包装,塑料容器包装,复合材料包装,纸袋包装等。
(三)按包装层次分类:内包装和外包装。内包装是指茶叶的内层包装,主要是为了容纳茶叶,防止茶叶与接触,防潮、防水、防异味,即内包装主要是茶叶的品质。出口茶叶和一些高档名茶的包装,都有内包装。外包装是指茶叶内包装外面再加一层包装,为了便于运输和储藏,有的也为了便于装磺设计,提高茶叶包装的整体美学效果。
(四)按包装体大小分类:小包装和大包装。销售包装多为小包装,运输包装多为大包装。大包装主要用于企业之间的调拨供应,要求包装物牢固,性能好,标志清楚。小包装是与消费者,一切从消费者要求出发,既有良好的保质性能,又能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体现多样化、艺术化的特点。
(五)按包装技术分类:真空包装,充氮包装,透气包装,无菌包装,除氧包装等。
(六)按贮运方式分类:集合化包装,托盘包装等。
(七)按包装使用的次数分类:一次性包装和耐用包装,回收包装和不回收包装。一次性包装是指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如袋泡茶包装,小纸袋包装,这种包装是不回收的。’耐用包装是指可以多次使用的包装,如木箱包装、铁罐包装等。
第三章 基于饮茶文化的中式茶叶包装设计
第一节 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中国是茶的故乡,无论是最早发现茶及其用途,还是最早种茶、饮茶,都是从中国开始的。茶叶被发现和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是世界上许多人不可缺少的物品。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茶叶从药用到饮用,从蒸青饼茶到名目繁多的散茶,从茶叶到茶水,无不包含了历代茶人的聪明和智慧。科学的发展,使茶叶这一古老的作物从一种药物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贸易、文化、教学科研等为一体的茶产业。
中国人有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道出了茶与人们生活之间那种质朴自然的亲和关系;“琴棋书画诗酒茶”,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也带给人们健康快乐,带给人们更高的享受。从人民大众到文人雅士、从南到北、从乡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人们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会文、以茶雅志、以茶当药、以茶代酒、以茶馈赠,茶已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个方面。茶已经成为老少咸宜、男女皆爱的举国之饮。
第二节 包装设计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关于“社会”一词,有学者认为“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的总体”。那么,社会文化便是这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文明,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包装是社会化物质生产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物化的社会形态。而包装设计又是以产品包装为主体,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达到需求为目的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因此,它与社会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表现,吸收了社会文化的底蕴,使其焕发出文化光彩,从而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及审美情趣;同时社会文化又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的创新和发展,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节 饮茶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
饮茶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一支奇葩,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内容和内涵。21世纪的包装,由简单的、收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己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己由过去的产品包装为当今的文化包装。茶叶包装是饮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现和饮茶文化的一个载体。而茶叶这种富有丰厚文化的商品,人们购买它不仅是一种生理需求,还是一种心理需求,消费者饮茶更多的是为了饮一种心情、一种氛围、一种文化。好的茶叶包装,需以包装为形式载体,将饮茶文化蕴涵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销售份额,还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饮茶文化得以更广泛的。所以,设计茶叶包装时就更需要从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特别是从饮茶文化寻找创作的依据,如:茶具,茶的历史传说,茶的,融入了茶的的文学艺术等。
第四节 中式茶叶包装的新趋势
茶叶作为现代生活中最理想的健身饮料,不但按其传统冲泡方式品饮的耗用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各种茶叶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不断出现,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生活的提高,也使茶叶及其各种茶叶食品的包装迎来了一个巨大变革时期。据专家们预测,未来十年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是:塑科包装容器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纸、铝箔、玻璃纸、塑料薄膜制成或由这些材料复合而成的软性包装,日趋高级化和普及化;各种包装材料的性能得到更大改进,包装轻型化将继续发展;无菌包装技术,充氮包装、真空包装、除氧包装等大气控制包装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地确保茶叶的优良品质。现在主要分析一下销售小包装和运输大包装的发展趋势。
一、销售小包装百花齐放现在国内外茶叶贸易中,小包装销售量在不断增加,将逐步取代散装茶叶销售。小包装茶叶容量多到500克,少则3克,携带方便,十分盛行。我国小包装茶叶销售量占全国年销售量的35%左右,如铁听包装,纸盒包装、陶瓷瓶包装、竹筒竹编包装,复合材料包装等;按茶叶档次、品种不同,有珠茶、眉茶、龙井茶、花茶、红茶等数百种小包装。小包装茶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应用充氮包装和除氧包装技术,使茶叶的新鲜度得到了很好保存。小包装的内包装材料已开始采用防潮密封性能好,无毒无异味的高材料,使小包装的保质性能提高。内销中小包装要比大包装的茶叶价格增值50%,外销中要增值一倍以上。国际市场上茶叶小包装又一突出趋势是袋泡茶的销售量迅速增加。随着世界范围旅游业的兴起,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人们强烈要求获得各种方便食品。同时由于咖啡市场的波动和饮茶健身知识的普及,小包装的袋泡茶销售得到了发展。袋泡茶携带、冲泡方便,清洁卫生,品质纯正,又便于加糖加奶饮用,已成为欧美众多发达家国的热门健康方便饮料。不同数量的袋泡茶小包装用纸盒包装,再将纸盒依次装入纸板箱;也有将袋泡茶小包装装入铝塑复合材料袋中,再将这复合材料包装组合袋装入纸板箱或金属听罐中;有的将袋泡茶装入充氮的包装容器中,保鲜保质效果更好。袋泡茶的滤纸,国外常用漂白马尼拉麻浆及长纤维化学木浆构成,我国多用桑皮韧纤维和漂白化学木浆制造。经树脂处理过程,茶叶滤纸既能适应于自动包装机作业要求中的干强度和弹性指标,还能有一定的湿强度,在沸水中冲泡不破裂。国际标准滤纸定量为12~14克/平方米。我国已能成批量生产,每平方米13克,达到了同类产品的国际水平,为发展我国的袋泡茶生产,创造了条件。
二、茶叶纸袋组合大包装是必然趋势长期来,茶叶产地运输的大包装多采用木箱包装,胶合板包装,纸箱包装和茶布袋包装;国际市场上茶叶传统的运输包装是单个木箱,胶合板箱散件装运。目前,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茶叶的出口运输包装已采用标准茶箱,标准托盘,标准集装箱的集合包装。集合包装可有效地防止茶箱破损而出现漏茶,适合于机械化作业,已为主要茶叶出口国所接受,逐渐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标准包装。近几年来,由于木材资源的短断,木材价格日益提高,又加上茶叶进口商在拆箱后处理上的困难,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木箱包装形式。出于“以纸代木”的构想,我国曾采用纸板箱包装但纸板箱机械强度低,在多个运输中转环节中,损坏严重,而且价格上与胶合木箱包装基本持平,经济效益上不明显。因此,纸板箱包装没有被外贸部门和国外茶商普遍接受。现界上主要茶叶外销国都开始采用纸袋包装。这种纸袋用五层牛皮纸组成,中间还隔有9ūm铝箔和高材料,纸袋规格为720毫米×1120毫米(平摊),每袋可装茶叶50公斤,相当于一只400×500×600毫米胶合板茶箱装茶量。纸袋的外形尺寸已国际标准化,与国际上通用的托盘尺寸相配合。加只茶叶纸袋组装一托盘,10只托盘组装一集装箱。由于纸袋包装成本低,省劳力,节约木材,便于机械化操作,并与集装箱运输和托盘运输相配套,故得到了迅速推广。尽管现在国际上对铝箔厚度,纸袋材料等选用上有不同意见,但茶叶纸袋包装作为外销运榆包装巾国际的茶叶出口标准包装,己成为大趋势,相继采用。而Jl当今茶叶消费国要求进口茶叶尽快用纸袋包装的呼声也日趋高涨。国际茶叶促进会执行穆沃拉宣布:“英、美、、的茶叶商最近在伦敦茶叶拍卖中心向茶叶出口国,将不折不扣地购买纸袋包装的茶叶”,“国际茶叶促进会已督促其它国际茶叶拍卖中心在国际茶叶贸易中接受纸袋包装的茶叶。”由此可知,采用国际标准纸袋、标准托盘和集装箱的集合包装,是世界茶叶贸易中,运输包装的必然趋势。
结语
由于茶叶是一种具有文化底蕴的特殊商品,因而要求茶叶包装,特别是小包装,在强调广告作用的同时,还应有一定人文的渲染.这既是茶叶包装努力追求的目标与境界,又是杂揉“技术”与“文化”在内的复杂工程。茶叶包装的功能不仅仅是茶叶的品质,同时还赋有促进茶产业发展和中华茶文化的历史责任。
茶叶包装设计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秉承中国深厚茶文化的精髓和沉淀,发展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民族图形,赋予传统文化和内涵新的表现活力,实现民族的个性化发展,迎合现代审美,真正国际化的大舞台,彰显“中国风格”
既具有保质功能又有装磺艺术功能的茶叶包装,已成为整个商品流通环节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在不断进步,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包装技术也会日新月异地变化。茶叶包装技术作为茶学园地的一支新花,将会放出更殉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