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日报 眼下正值夏初,本该是茶农打理茶园最繁忙的时段。不过,记者近日在安溪桃舟乡吾培村却看到,茶园里几乎见不到茶农。另外,这里灌木丛生,茶树枝条参差不齐。
茶园难道被废弃了?非也!当地茶农告诉记者,这是“放养型”茶园。去年以来,桃舟乡部分茶农一改传统茶园的生产模式,实行“放养”,即在茶叶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工业化肥,也不随意修剪茶枝,而是让茶树自由生长。
“这几年,茶叶消费者的无公害理念在提升,去年年中,我们对精耕细作好几年的茶园尝试‘放养’,为茶树还原自然的生长环境。”吾之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连地说,合作社现有社员250多户,“放养”茶园1000多亩。
茶园“放养”,茶叶生长所需的养分哪里来?虫害如何防治?
“放养并不是不管。”肖连地说,除草不用农药,改用手拔,并把草覆盖在茶树行间,既可当有机肥,又可保持水土;虫害则用辣椒水、黄色黏虫板、杀虫灯等物理、生物方式防治。
在业界人士看来,茶园“放养”,至少有三大利好。
利润提升。茶农肖安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放养前,他的8亩茶园成品茶总量200公斤,合作社以每斤100元-150元的价格收购,扣掉采摘、加工等成本,净利润1万多元;放养后,产量减半,但品质更好,合作社以每斤300元-500元的价格收购,采摘、加工成本节省一半,净利润1.8万元,比原来增收近8000元。
销路更畅。“眼下这些茶园的春茶还没上市,可一些老客户春节前就下了订单,不仅有本土茶商,还有广东、山东的茶商。没想到茶叶价格高了,销路却更畅了。”肖连地说。
绿色环保。谈到茶园“放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张育松说,这种方式,为安溪铁观音茶树生长提供了无污染、无人工干预的环境,品质必然上升;不使用农药与工业化肥,极大地改善了土壤、水源等环境,有利于茶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安溪茶叶协会会长李文通告诉记者,从吾培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实践看,“放养”模式比较成功,接下来将通过各种途径,向更多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农推广。
记者手记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把发展建立在资源能支撑、环境可容纳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吾之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放养”新做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之所以出现产能过剩、销售下滑等问题,就是因为早期的茶业粗放型发展,不少地方发展茶产业一味求产能,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结果往往是量增价跌。
茶园“放养”,既节约了人力,迎合了消费市场的新变化,更顺应了绿色环保新趋势,利润得到提升,给以绿色谋发展、向生态要效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