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是最受到普遍欢迎的旅游方式之一。2O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发展,而同期世界旅游业增长速度仅为每年4%。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
茶园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各地茶园以其清新俊秀的生态环境,古朴典雅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成为茶业资源与旅游有机结合的旅游方式。茶园生态旅游是指以茶园生态环境和茶文化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美学、旅游学、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茶业资源进行开发,将生态茶园建设管理与旅游者观光、体验、获取生态知识等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它以农业生产经营为根本,具有农旅合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茶园生态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它有利于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优化茶叶产业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并可推动茶农思想观念的转化,促进人的发展。总之,茶园生态旅游作为维护旅游目的地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开发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1茶园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说明上古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利用茶叶。经历上千年的风雨洗礼,茶叶成为了举国之饮。它代表着“自然、绿色、健康”,因而,在中国发展茶园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1优良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好茶出深山”,茶园一般位于风景幽雅的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繁盛的树木,泥土的气息,淳朴的民风,这一切让茶园成为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好去处,成为优良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茶园面积,2007年底达到16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的易贡,南至北纬l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荣城,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概况如表1昕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这里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变化大,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这里高温多雨,四季常青,是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是中国茶叶主产区,这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有不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几乎处处产名茶。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年平均气温低,茶树自然品质好。
1.2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茶叶在中国具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干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茶叶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长期的实践中茶叶与经济、宗教、思想、民俗、节庆、医学、食品、园艺、诗画、陶瓷工艺等融为一体,形成了包括茶道、茶艺、茶诗、茶书、茶画、茶具、茶俗、茶食等内容丰富的茶文化,这些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旅游既是经济消费,更是文化活动,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旅游话动的文化内涵。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料,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茶中有道,道就是指饮茶修身,品茶养性,通过品茶达到人格完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谐是茶文化的灵魂,而这些内容与生态旅游的思想不谋而合。
1.3高品位的现代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生产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现代茶园建设要求运用农业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
表1中国茶区概况
调整优化茶园结构,建立与环境协调的生态茶园;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发展多种经营,维持茶园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综合生产力。在现代农业科技的指导下,各地纷纷推行生态茶园、无公害茶园、“两高一优”茶园等茶园生产模式,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光、热、水、气、养分等自然资源,有效、持续地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提高茶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实现茶树生态栽培。而这些高技术含量的现代茶园正是开展生态旅游,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优秀素材。
2茶园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在生态旅游热潮的推动下,各地茶园生态旅游也蓬勃发展,以茶园生态旅游为主题的开发活动迅速兴起,其主要内容有:(1)茶园观光体验。郁郁葱葱的茶园,让游客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乡土气息,游客也可亲手采摘、制作,体验制茶乐趣。(2)茶叶科普介绍。通过专项种植园区、图片、实物、讲解等方式,向游客宣传茶叶科普知识,如茶树的品种、茶叶的加工方法、生产机械、营养价值、药理作用、质量鉴别等,使游客进一步了解茶叶。(3)茶文化展示。主要是茶史展示和茶艺表演,通过这些活动让游客感悟悠久深厚的茶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茶园旅游资源开发并不能体现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特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发展模式,由美国学者贺兹特在1965年最先提出,它是应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中指出“可持续旅游”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开发过程中维持旅游供给地区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文化的完整性和旅游业经济目标的可获得性;保持和增强环境、社会和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因此,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发展,整个体系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生态旅游是贯穿于旅游活动的一种理念和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它应该体现在所以的现代旅游开发、管理、经营之中。目前,茶园生态旅游资源还处于低程度、粗浅的开发状态,存在很多问题。
图1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内在机制
2.1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误区
是否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生态旅游服务,同时又通过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改善环境,提高环境的抗压力,这是衡量生态旅游成功与否的标尺。然而事实上,不少地方在开发茶园生态旅游资源时,将生态旅游简单地理解为茶园自然风景观光,只强调“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茶园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的目标,没有在旅游开发中体现维护环境的功能,更不会考虑当地社区的参与和人的发展。
2.2旅游开发威胁生态保护
正是由于对生态旅游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缺乏,使得很多地方的茶园生态旅游徒有虚名,甚至威胁当地的生态保护。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茶园旅游产品开发过程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公路、宾馆、娱乐设施等旅游目的地的水、电、食品等资源供不应求,引起环境恶化,还有各种垃圾,废物对茶园的污染。
2.3茶园乡土文化城市化,茶叶传统文化舞台化
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茶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很多地方出现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倾向,旅游地文化向外来文化趋同,破坏了茶园的乡村性和原真性。此外,茶园人文生态的开发往往通过表演向游客展示,演员的机械重复使得文化展示舞台化,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
对于这些开发中出现的矛盾,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会造成茶园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可持续性。
3.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
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该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监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开发模式(图2)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有互相促进。对图2可以有如下理解。
3.1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自然、人文生态系统为基础
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这意味着发展旅游必须保护环境。多数选择茶园生态旅游的游客都是因为其“绿色、生态、环保的环境”,可见生态保护来巩固茶园生态旅游的自然、人文基础,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对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是一种短视行为,最终导致市场的丧失。在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该科学测算茶园景区游客容量,限制游客数量,同时遵循旅游循环经济原则,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食品结合起来,重视资源再循环利用,尽量使用地热、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努力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图2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
3.2体现生态教育功能,关注社区利益
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和价值观,茶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要贯穿这一理念。通过合理引导,改变旅游者的行为方式,促进旅游者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尊重与保护,丰富生态体验,增加环保意识。
同时,生态旅游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于开展旅游业而提高的经济收益。二是当地基础设施如医疗状况、教育状况、邮政、电话和电力供应,道路质量、公共交通状况等的改善带来的社会生活进步。三是社会福利条件的改善,包括居民健康和教育水平的上升,给个人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茶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和社区居民的利益紧密相关,只有保证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获得利益,社区居民才会积极参与当地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只有居民和茶园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只有居民和茶园生态旅游之间建立起正向的互动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茶园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矛盾的难题。
3.3正确处理外都冲击
面对城市化、工业化的冲击,茶园要保证生态景观的原真性,必须对外部冲击进行“过滤”,消除与传统生态景观不相容的冲击因素。但是,也要注意不能为了保护而强行剥夺当地居民享受现代化的发展权利。生态旅游有多个利益相关者,社区、旅游企业、旅游者、政府等每个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实现取决于其他各方的禀赋和行为方式,应该通过适度的协调机制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体系,解决在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的矛盾及冲击,保证可持续发展。
3.4重视生态监测和补偿
相比于传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生态旅游更重视生态环境效益。茶园自然环境是由大大的生态系统组成的,是一个整体,除茶树外,还有许多其他物种,任何环节的变化,都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因此,茶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重视生态监测和补偿,要在开发过程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长期跟踪茶园生态环境变动状况,检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提出环境治理和改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生态补偿,调整和控制旅游开发行为,以保证茶园资源环境的养护、更新、恢复和茶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实施保障
4.1完善立法保护体系并严格执法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如英国有《国家公园保护法》,日本有《环境基本法》,芬兰有《自然保护法》等,多数国家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当前我国涉及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比较健全,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使其未能起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作用。因此“执法必严”是保障茶园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根本。当地政府执法部门应站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大旅游环保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约束和控制茶园生态旅游各方的环境破坏行为。
4.2科学的规划,有序的管理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推行协调有序的管理,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措施,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保障。茶园生态旅旃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集自然保护、科学考察、传统文化、观光度假为一体,其资源开发需要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多学科论证。首先要对茶园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地调查,对环境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评估;然后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制订严格的游客控制计划,控制旅游资源开发范围和路线;最后要对开展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监测,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
4.3注重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
在茶园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从业人员的言行对游客起着示范、引导、教育的作用。因为生态旅游强调知识性、教育性,所以对茶园生态旅游从业者要求不仅敬业爱岗、热情待客,还要具备包括旅游专业知识、生态知识以及茶园相关知识等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类专业学科知识。因此,茶园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应该不断接受培训,学习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真正理解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通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环境保护经历,进一步健全和扩大环境教育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广泛、深入和持久的感染和影响,让茶园环境保护从硬件建设到软件配置都得到保证。
4.4构建茶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理论将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在该环境上协调、演化、共生的地方性人文生态特征视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成为对生态旅游内涵的全新理解。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秉承了人们对自然和人文活动独特的见解,包括茶园的人文活动遗址、与文化宗教相关的民俗活动、茶园的产业活动景观记录等。通过茶园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旅游者将更能感悟生态和谐的内涵,并受到相应启示,约束自己的行为方式,增加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对茶园人文生态特征的理解与体验就是对茶园自然生态过程与规律的深化理解,因此,构建茶园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茶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基础。
5结语
在我国现阶段,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消费迅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热爱自然、走进自然、保护自然,这为茶园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应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不是破坏生态环境,因而必须建立科学的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它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茶园自然、人文生态系统为基础,体现生态教育功能,关注社区利益,重视生态监测和补偿,通过法律保证、科学规划、教育培训等手段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