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天气:
当前栏目:海西茶网 -> 茶与健康 -> 茶与健康
福建“龙岩采茶灯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
发布时间:2015-1-3 来 源:漳海茶协

 来源:闽西日报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在近期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由新罗区申报的“龙岩采茶灯 ”位列其中,这是我市本批次唯一入选该名录的项目,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传统舞蹈”类目的项目。

作为申遗的主要承担者,新罗上下整整努力了10年。

喜讯传来的那一刻,全区人民欢欣鼓舞,尤其是采茶灯文化发源地苏坂镇的群众更是奔走相告,不少群众自发挂起了彩旗,燃起了鞭炮。“艰辛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值了!”新罗区文体广新局局长黄添平难掩激动。

“申遗成功来之不易,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背后一股股支持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不管是市、区的相关领导或是民间艺人,还是外出乡贤,甚至普通群众,大家铆足劲,力往一处使。”苏坂镇党委书记林德文无限感慨。

“过去我们一直担心采茶灯会渐渐遗失,我曾联合10多位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大会提案,建议将‘采茶灯’列入国家‘非遗’项目进行保护,现在‘申遗’成功了,我的心也踏实了。”苏坂乡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助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林金星博士听闻喜讯十分高兴。

“龙岩采茶灯”起源于新罗区苏坂美山村,是流传于龙岩城乡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源于劳动人民的采茶活动,表现一群天真烂漫的山村姑娘手提茶篮,跟随精明风趣的茶公、茶婆跋山涉水,上山采茶过程中欢乐的心情及与茶园、花蝶等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据传280年前,苏坂乡美山村林氏十七世祖从当地民间艺人从茶山劳动中提炼舞蹈语汇,吸收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歌舞、说唱及民间小戏等艺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加工、提炼而成,从歌舞到服装都保留了中原遗风。

采茶灯被群众视为吉祥舞蹈,多在新年、庙会、踩街、喜庆期间表演。也正由于采茶灯扎根民间,贴近生活,特色浓郁,使它成为闽西“非遗”项目中传承保护得最好的项目之一,并在我国东南沿海广为流传。

1981年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复函龙岩县文化局确认“龙岩采茶灯”系龙岩美山村为原产地,并把原始曲谱作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口头文化遗产”收藏;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上,采茶灯音乐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入场曲而响遍世界。此外,采茶灯音乐还曾作为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的序曲连续播出十余年。

喜中却也隐忧。虽然采茶灯蜚声海内外,优美动人的旋律在几代龙岩人心中流淌至今,但在工业社会的快节奏中,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的采茶灯,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相继谢世,以及很多艺人因年老、健康等原因,采茶灯逐渐失去生存繁衍的土壤,龙岩采茶灯最原始的表演程式传承状况堪忧。

一场抢救濒危民间艺术魅宝的行动由此展开。

十年申遗路漫漫

保护,必须找到一个好的载体。淳朴的新罗儿女把希望寄托在了具有抢救、保护功能的“申遗”上。

2005年,“龙岩采茶灯”被列入我省首批“非遗”名录后,新罗区正式启动了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系列工作。但犹如进京赶考,采茶灯的“申遗”之路堪称艰难曲折。2005年,“龙岩采茶灯”首次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准备不足,落选;2008年及2011年,“龙岩采茶灯”又连续两次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申报方向稍有偏差,均告落选。

不言放弃,再接再厉。2012年,新罗区专门成立了“龙岩采茶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倾力开展采茶灯的再次“申遗”工作。“申遗”小组先后到福建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向有关领导和专家咨询采茶灯申报国家级“非遗”的可能性和相关程序,并邀请专家召开座谈会进行探讨,确定了“申遗”的基本思路。

申报文本是报送国家文化部的正式文书,也是评价采茶灯文化遗产价值的依据。为撰写好“申遗”文稿,“申遗”小组专门组织专家组多次走访、寻访有关民俗专家、项目传承人和知情群众,详细了解情况,查阅了大量文史、县志等有关资料,广泛搜集线索,对采茶灯的历史、传承及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历时半年多,最终完成“申遗”文稿。长达21页的文稿,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为采茶灯“申遗”奠定了基础。为提高成功率,“申遗”小组还多次与专家进行主动对接,就“申遗”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重重筛选,今年11月,国务院最终将“龙岩采茶灯”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梦圆时刻,所有参与“申遗”工作人员的心中,充盈的是骄傲、激动、鼓舞……

传承悠久基础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项目具有宝贵的研究和艺术价值,更需要项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世代相传、扎根群众。而采茶灯,就是龙岩中心城区最具文化价值的城市名片:城区最著名的雕像是采茶灯,最多人哼的小调是采茶灯,市民最爱跳的舞是采茶灯,电视中最常播的节目开场曲调是采茶灯……在龙岩城,上至老者下至幼童,无人不晓采茶灯。采茶灯,已成为铭刻龙岩人心中的“乡愁”。

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保护、贵在传承。

早在2008年,新罗区就成立了龙岩采茶灯研究会,并着手加强采茶灯人才队伍建设,在每个村(社区)都成立了至少一支采茶灯表演队。如今,谁家有喜事,哪家店开张,都必请采茶灯表演队,让邻居街坊前来热闹一番。

作为发源地的苏坂,保护、传承氛围更是浓厚。每天下午四点多,是苏坂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全校100多名学生都会聚集操场,排练采茶灯歌舞。不用学唱腔只需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经改编后更为欢快、有趣的舞步很容易就被这些土生土长的少年们接受并融入日常生活中。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跳采茶灯算得上他们的一项特长了。

苏坂学校校长卢文红介绍,采茶灯源于苏坂,所以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他们因地制宜把采茶灯引入校园,既能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放松,又能使采茶灯文化得以很好传承。

“我们对采茶灯文化进行‘两手抓’,一手抓传统采茶灯的保护,一手抓现代采茶灯的发展,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将其适当简化,以便更好推广。”新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谢葆春介绍,新罗区采茶灯表演队伍的进校园、进社区工作,由区文化馆具体承担,现在已经广泛普及,采茶灯还进入了乡土教材。

与时俱进重保护

对于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新罗来说,“龙岩采茶灯”的申遗成功,只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许多参与“申遗”的人士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申遗”的最终目的是加强保护。

“申报成功后,更需要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从全新的局面开展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新罗区文体广新局局长黄添平告诉笔者,“重申遗,轻保护”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绝不能因为“申遗”成功了就放松保护,更不能把重点放在过度开发利用上。接下来他们将制定近期和长远的采茶灯保护目标和措施,并全力落实,让采茶灯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走进新罗区在苏坂美山村设立的“龙岩采茶灯文化活动中心”,只见展厅内收藏着传统采茶灯表演的各种道具、服装,并详细记录了采茶灯文化的起源、发展及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对采茶灯文化发展的关心帮扶举措。该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原汁原味的龙岩采茶灯。“在‘阳光小镇、文化苏坂’的建设进程中,采茶灯文化一定会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苏坂镇镇长陈金堂坚信。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苏坂镇还建设了采茶灯主题公园,成立了龙岩市庆美采茶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强化采茶灯品牌建设。去年5月,龙岩采茶灯亮相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向世界展示了采茶灯的别样光彩。

据悉,“申遗”成功后,新罗区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采茶灯档案和数据库,对原有收集的文字、图片、道具、音像资料进行汇总,并加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归档。此外,充分发挥龙岩采茶灯研究会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扶持和指导好采茶灯民间舞蹈队开展表演交流活动,深入开展采茶灯文化研究活动,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并向国内外发行,扩大采茶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有了如此呵护,“龙岩采茶灯”必将走出濒危,走向兴盛。

主管单位: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办单位: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技术支持:盛行网络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胜利西路136号丹霞大厦六楼  邮编:363000  服务热线:0596-2945755 闽ICP备18017619号
Copyright © 2008-2012   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