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天气:
当前栏目:海西茶网 -> 文化交流 -> 文化交流
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安溪茶是“海丝”的中国符号
发布时间:2014-9-1 来 源:漳海茶协

  来源:人民网  8月22日,人民网《行走新丝路》采访团来到全国著名茶乡安溪,探寻安溪茶叶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期间,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接受了采访团的专访,就安溪茶的历史、当前的出口贸易情况以及安溪茶产业如何以“海丝”战略为契机做大做强茶产业、占领茶文化高地等话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茶瓷之路

朱团能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茶瓷之路,自古安溪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

“安溪茶安溪产茶始于唐末,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就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朱团能向记者介绍,在宋代,与安溪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就有58个,遍及今东南亚、西非、北非等地。20世纪30年代,安溪人在东南亚开设的茶号有一百余家,其中著名的有新加坡的“林金泰”、“源崇美”、“高铭发”、“林和泰”,马来西亚的“三阳”茶行、“梅记”茶行、“兴记”茶行,印度尼西亚的“王梅记”茶行等。

“那时侯安溪铁观音被海外茶人视为奇货,往往用作‘镇店之宝’。” 朱团能介绍,这一时期,安溪茶叶每年销往新加坡800余吨、马来西亚200余吨、泰国160余吨、菲律宾100余吨,在“海丝”历史上写下了辉煌壮阔的一笔。

安溪茶已成为法国政府国礼茶

朱团能向记者介绍,2013年,安溪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产量6.8万吨,其中出口1.2万吨,主要出口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地区。八马、安溪铁观音集团、中闽魏氏、三和、华祥苑、大自然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把营销网店布局到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去年,八马茶业1275公斤、货值20.91万美元的高档乌龙茶出口非洲乍得,实现泉州茶叶对非洲国家出口“零的突破”。今年,法国政府定制3000份安溪铁观音,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茶,成为欧洲政府第一份国礼茶。

举办“安溪铁观音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

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做大做强古老的茶叶贸易?朱团能表示,近期安溪县将重点做好推动茶酒对话、打造安溪铁观音欧洲营销中心、推动茶企茶事活动全球巡回展以及实施“安溪铁观音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等四项工作。

“我们每年要在安溪和法国各举办一场茶酒文化交流活动,力争2018年实现茶酒贸易达2亿元人民币,同时以法国为中心,辐射带动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朱团能表示,安溪县政府还将扶持茶企在欧洲各个国家开设安溪铁观音欧洲营销中心或直营店,力争在2018年实现在欧洲开设30家安溪铁观音欧洲营销中心,开设50家安溪茶企品牌茶店。力争在5年内,推动“10家茶企走入百座城市”,扩大品牌效应。此外安溪县还将实施“安溪铁观音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密切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以“海丝”建设为契机抢占茶文化高地

茶叶,承载的不仅是安溪与“丝路”国家的经贸关系,更印刻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朱团能表示,要以“海丝”建设为契机,挖掘、弘扬安溪茶文化。

“我们要组建安溪茶文化艺术团,出版一批涉茶书籍,拍摄一批涉茶电视剧,举办茶联、茶歌、茶书画、茶摄影创作大赛等各种茶文化活动,丰富安溪茶文化内涵。”

朱能团还表示,要加强八马、凤山、魏荫等一批茶庄园建设,发展茶文化旅游,同时还要以安溪茶学院本科教学为主体,向上招收研究生,向下延伸到高职教育,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海内外知名、有影响力的专业性大学,发展茶文化教育。此外,安溪还要用3—5年时间,有针对性地深入全国中小城市,开展新一轮 “美丽中国行”活动,打造成“生态宣传之旅、文化交流之旅、品牌推广之旅、市场拓展之旅”,传播茶文化。

跳出安溪铁观音做大中国茶都

“我们将按照‘跳出茶叶做大茶产业、跳出安溪铁观音做大中国茶都’的理念,坚持‘放眼国际、兼纳百茶、固本培源、抢占高端’的方针,加快推进种植集约化、生产标准化、质量安全化、经营规模化、品牌国际化、市场多元化等‘六化’进程,持续提升茶业综合竞争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大茶都。”

朱能团表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安溪茶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安溪茶要逐步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大市场格局,使安溪铁观音真正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力争到2018年涉茶行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主管单位: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办单位: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技术支持:盛行网络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胜利西路136号丹霞大厦六楼  邮编:363000  服务热线:0596-2945755 闽ICP备18017619号
Copyright © 2008-2012   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