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当前栏目:海西茶网 -> 文化交流 -> 文化交流
漳州红茶: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土楼红美人”?
发布时间:2012-12-11 来 源:漳海茶协

  喝过“土楼红美人”的亲都知道它的好,独具迷人的玫瑰花蜜香,汤色红浓明亮。可是对于这个新兴的品牌大概也还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吧,随着这个品牌的慢慢兴起,出现了很多仿冒和假借它名义的产品。淘宝网给大家提供了便利的购买方式,但在茫茫如大海的商品里也需要家练就明辨真假的本事。今天我来给大家说说漳州红茶:土楼红美人的故事。
    “土楼红美人”是福建闽星集团汇全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产品,全称应该是汇全茗茶土楼红茶系列——红美人。没错,“红美人”只是汇全土楼红茶系列里的一个品种。整个红茶系列所有的品种目前有:红美人1号、红韵、大红玉、小红玉、红美人(分礼盒装和独立5G小包装)、蜜香红茶。这些产品除了“红美人”以外,其它产品都只有礼盒装。而“红美人”也只分礼盒装和独立5克小包装。有的亲会问:那“红韵”袋泡茶是怎么会事呢?其实“红韵”袋泡茶应该说是“红韵”的一个附属产品,汇全茶业并没有真正将它作为一款产品来卖,更多的是赠送给亲朋好友,或是有客户特别需要时才卖的。这么多产品中,“红美人1号”是这个系列里的最高端产品,而“红韵”次之,“大红玉”和“小红玉”主要注重的是包装,走的是礼品路线,而“红美人”和“蜜香”则是最平民化,最实惠和实用的了。
    为什么我们最早知道的是“红美人”,而现在听到最多的也是“红美人”呢。那是因为它在这个系列里最早被生产出来的,也是价格最适中,推的最广的一款。所以大家最熟悉的应该也是“红美人”了。

    下面奉上“土楼红美人”系列的“母亲”——专业制茶师苏雪健女士亲手写的关于“红美人”的故事。
    我做“红美人”已经两年多了,“红美人”是小徐给取的名字,刚开始总觉得有点牵强、有点别扭,叫久了,仿佛一个渐渐亲切、亲密的人儿,竟不介意她的名字了。
    为什么会做这个“红美人”呢?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丹桂了,春天来了,满山遍野的丹桂会在数日之内成熟,“早采一天是个宝,晚采一天变成草”。只有做茶的人能明白这样的心情,看着精心管理的上好的茶青很快地老去,不能再变为理想的好茶,那心疼劲,哎,别提了。
    红茶,我很早以前就已喜爱了,因为它温润熨贴、贵丽典雅同时又幽美而明艳。当我思索着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就采丹桂的细嫩茶芽做成一款新茶时,“做成红茶”在一瞬间进入我的脑海,并在一瞬间深深烙刻,在一瞬间成为我在日后多年辗转反侧、求之不得的“红美人”。我有着急切的心情想立即看到她,又时时在追求过程中的细节完整完美,唯恐仓促应付,而愧对了“美人”。就如同一个写字的人,明明知道必须下苦功,需要时日的积累与沉淀,可又时时对自己有所展望。那急切认真、持久旷日的坚守与孕育,其中的苦与乐,只有自己明白。
    我开始留心生活中的红茶,从我较容易购买接触到的国内的祁红、滇红、坦洋功夫、正山小种,到台湾的东方美人、日月潭红茶,到朋友送来的印度大吉岭红茶、锡兰红茶等等,甚至立顿的红茶茶包,我珍惜每一次喝红茶的感觉,企图记下她们各自的美好雅韵。
    今年茶王赛的时候,间歇,张方舟老师来喝茶。我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自己做的“红美人”来,冲泡了四杯,请他评审。其中两杯的发酵度还不够,叶底尚有点花杂,叶底的光泽度也还不够,另两杯总体来说香韵、口感、茶汤、叶底尚还过得去,我们一起打了个60分。这已是我做“红美人”的第二年了。
    在第一年里,我把自己做的“红美人”给许多茶友评鉴,北京的张大为先生说“你的浓香铁观音和清香铁观音都很好,但红茶好象还有点不象。”张天福先生说:“发酵度有些不够,香韵还是有一些,要找原因,要改进。”怎么办,能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来改变一点?我特意请教了程启坤研究员,“红茶可以做烘焙精制吗?”他说“可以,但不要太高温,低温、时间长点,可以适当提升她的品质。”
    我的红茶发酵度不够,我试验了几十次,用精制的方式稍补救了一点,让她拥有了自己独特的香韵。漳州茶协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几人一起喝我的红茶,在闻干茶的香气时,就一起夸说:“哇,香贡贡的。”我很高兴,有点因暇得瑜的喜悦。
    既便如此,我的“红美人”也已上市销售两年多了。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和精神。品质也不逊于其它红茶产品。在这闽南乌龙茶的产区,大部分的顾客对于红茶的了解甚少,喝惯了清香的铁观音,对于红艳明丽、韵雅味醇的红茶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新体验。
    但对于我和小徐,对于我们许多的顾客来讲,“红美人”刚刚才两岁,我们愿共同注视着她慢慢成长,共同投入爱心与关怀,满怀期待,一起经历和品味换满成长的喜悦。

主管单位: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办单位: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技术支持:盛行网络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胜利西路136号丹霞大厦六楼  邮编:363000  服务热线:0596-2945755 闽ICP备18017619号
Copyright © 2008-2012   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