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集团由台商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9月创办,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茶文化、旅游、教育于一体的茶叶龙头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60亿元,拥有员工1万多人,拥有1400家遍布全国的直营连锁店,投建有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和全球第一所茶叶高校。2011年9月,天福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内地在港上市的茶叶企业“第一股”。2010年以来,集团在漳浦纳税额年均超亿元。在两岸政治认同和意识形态差异下,如何开展台企党建工作,成为了漳浦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拦路虎”。 党组织是一个品牌 漳浦县委通过开展“五必访”活动(重大节假日必访、业主生日必访、生病必访、红白喜事必访、企业重大事项必访);整合资源,开通绿色通道,解决好台商在投资、生产、子女就学等方面问题;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积极引导企业“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先行发挥模范作用,以赢得业主对共产党人的认可。在得知自己的助理、司机、财务经理、保安经理等身边最亲近的几位主管都是共产党员时,李瑞河说:“原来我被共产党包围了,我四面共歌呀,我开玩笑说这样不行,你们要正式成立,化暗为明。”在李瑞河的积极配合下,1999年天福茶庄党支部正式成立,并一步一步升格为党委。天福集团党组织坚持“为企业增效益、为员工谋利益、为党旗添光彩”,创造性地把台企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员工队伍建设和践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台企党建“天福模式”,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台企党建的一大亮点。2013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4家主流媒体先后宣传报道漳浦台企党建“天福模式”。 党员是一面旗帜 “我们是在特殊环境工作的共产党员,要为党旗添光辉!”这是天福共产党人的共同心声。他们提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要做思想上的楷模、业务上的标兵、生活作风上的榜样。集团党组织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岗”、“青年突击队”等活动载体,组织“生产大比武”、“茶艺大比拼”、“岗位大练兵”等主题实践活动,不仅把党员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和展示出来,并体现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如在天福高速公路服务区和茶学院工程招标时,集团党组织整合党员建议,提出“修改价格方案”,使企业节省近百万元工程费;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坚持学习内容与工作相结合,把握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正确方向。天福集团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李瑞河先生的肯定和厚爱,李瑞河先生赞赏:“天福最靓的‘招牌’是共产党员”,并不断的将重担交给共产党员,目前,有40多名党员进入集团管理层。天福集团党委书记林伯琪说:“因为我们党组织在企业当中有为才有位,我们发挥了作用,所以老板对我们党组织、党员也是高看一眼,厚爱一成。” 企业文化是一名“和平使者” 李瑞河先生在天福茶博物院的入口处题了:“茶和天下”四个大字,表达了一位台湾同胞祈盼世界大同的宿愿。集团党组织深入开展“不忘记党和社会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不忘记员工对企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不忘记客户对企业的信任”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不忘记”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近几年,在助学、救灾、助困和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累计捐资500多万元。集团党委发挥人缘、地缘、商缘优势,积极作为,以“根”“茶”“校”为媒,为台湾政要回乡寻根认祖牵线搭桥,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校际合作和人才交流,积极拓展两岸交流的广阔平台。近年来,天福集团先后接待包括林洋港、连战、吴伯雄等台湾政要在内的台胞宗亲回乡谒祖和观光旅游达2万多人次。漳州科技学院成为全国首家招收台湾学生的民办高校,目前已招收18名台湾(海外)学生。集团所在地漳浦县被国家民委列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成为国家级对台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 天福集团党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从“草根”到“大树”的成长之路。集团党委始终围绕“为企业增效益、为员工谋利益、为党旗添光彩”的主旋律,形成了“三先”解疑虑、“三双”抓组建、“三为”强作用和“三创”求共赢的“天福模式”,成为福建省台企党建的一大亮点。集团党组织成立以来,连续四次被福建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荣获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称号。2014年,漳浦台企党建“天福样板”还两次得到中组部赵乐际部长的重要批示,2016—2020年度被评为漳州市第一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2018-2020被福建省委组织部评为“福建省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训基地”;党委书记林伯琪被评为2016—2020年度被评为漳州市第一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标兵。 信息来源:天福集团党委